调查研究要“解决实际问题”


(资料图片)

时下,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、深入一线,掌握情况、了解问题、推动工作。然而,现实中部分基层干部却为此感到苦恼,一些上级部门频频“走访基层”,查台账、听汇报、看示范点……一通操作下来,问题还是问题,反而平添不少写不完的汇报材料和报不完的进度表格。这种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,不仅行而无果,反增基层负担,无异于另一种形式主义,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还应先务实改进工作作风。

坚持“扑下身子”,确保调查研究“走心”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。”调查研究要掌握真实、全面、有效的信息,就要深入实际、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去倾听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。要深入街头巷尾、田间地头、企业车间和项目现场,做到“脚上有土,心中有谱”。要多走“不寻常路线”,多到困难多、群众意见集中、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,不走提前预设路线。要采取一对一访谈、面对面座谈、问卷调查、翻阅台账等多样化形式,收集原始材料、基本情况。同时,注意整合各部门力量,加强统筹调研,严防“多头调研”,把基层干部从“陪同调研”中解放出来,腾出精力干实事。

坚持“问题导向”,确保调查研究“走深”。开展调查研究前,要先做足功课,制定工作方案,列出调研提纲,脑子里面要装着问题,弄清楚自己要调研什么,为什么而调研,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效避免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地做无用功,让调研更有目的性,更有针对性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防止“去调研”沦为“走过场”。要精准选择调研对象,把先进、中间、后进的情况都了解,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的话都听一听,全面收集问题,掌握实情。借助大数据分析、对比其他地方做法等,由表及里、举一反三地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,理清楚背后复杂的内在逻辑联系,找出制约因素和关键症结,为“研”打好基础。

坚持“成果转化”,确保调查研究“走实”。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。在调查结束后,要综合上级政策、问题病灶、特色亮点、群众意见等,开展交流研讨,集中分析研判,提出对策措施,形成问题清单、责任清单,并做好跟踪评估。对短期能够解决的,立刻帮助指导解决;对一时难以解决、需要持续推进的,明确时限,不解决不放手;对充分研究、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,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时充分吸纳,使之更有可行性,切实能落地。充分发挥调研单位的平台优势、专业优势,主动帮助基层化解工作中的堵点、痛点和难点,使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“有效利器”。

周文美(景洪市委组织部)

责任编辑:李敏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信息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