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丨如何培养一个勇于表达的孩子?

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更多精彩

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,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,有的孩子却怕被拒绝,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父母要做的,就是帮助、引导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。

·

很多父母认为,让孩子在公共场合或者在众人面前敢于大声说话,课堂上积极发言就是勇敢地表达。

·

其实,表达有很多种方式,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做到在众人面前讲话的,也不只是这样的表达才叫勇敢地表达。

孩子需要勇敢地表达什么?

站到众人面前唱首歌,或者跳个舞,都不是我们让孩子勇敢表达的重点,对于孩子来说,这对他也并不重要。 那么,我们需要让孩子勇敢地表达什么呢?

表达自己的需要

勇敢表达是让孩子能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。一些父母会发现孩子上了很长时间的幼儿园,还是会不适应。这有很多复杂原因,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里,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很多生活方面需要帮助的地方,不敢向小伙伴表达“我想和你一起玩”的需要。所以说让孩子学会勇敢地表达,一定先培养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能力,孩子能表达需要了,才有可能寻求或者得到其他人的帮助,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、小学,甚至任何陌生的环境。

怎样让孩子勇敢地表达?

如果我们不再狭义地理解勇敢表达只是一种形式,那么就会对孩子不爱举手发言、不爱在人前说话等情况减少一些焦虑,而是会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,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。

找到孩子的表达舒适区

表达自己有很多方式,不仅是语言,比如画家是用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思想的,歌手是用歌曲表达情感的,每个人都有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方式。我们需要关注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和表达特点,让他尝试用自己舒适的方式来进行表达。比如孩子喜欢画画,你可以让孩子试着去讲一下自己的作品,这样他会自信,更容易去开口。父母在生活中多陪伴孩子,多观察孩子,更多了解孩子,就能发掘孩子的表达潜力,帮孩子找到表达舒适区。

及时地给孩子肯定与鼓励

父母要有一双发现孩子进步的眼光,并且一定要及时鼓励。哪怕孩子这次只是很小声地说了一句话,也要及时表扬孩子表现得非常好,表达了自己的需要,说了自己的想法。另外,父母也需要反思一下,是不是我们经常对表达方式有着固执的判断,认为只有爱说话才是好的表达。其实有的孩子不爱多说话,但是很爱画画或者做手工,其实这也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,我们也要给他及时的肯定和鼓励,让孩子对于表达这件事不感到有太大的压力,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认可。

听听孩子在说什么

父母能和孩子平等地对话是很重要的。大人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,如果我们事事都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的话,孩子表达的欲望就被压抑举个例子,周末到了,父母想带孩子去植物园看植物,觉得可以增长知识、开阔眼界,但孩子说想去登长城。如果听听孩子想去长城的理由的话,也许会觉得带孩子去长城更能实现让他增长知识、开阔眼界的目的,也更有意义。给孩子说话的机会,听孩子在说什么,并且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,孩子表达自己需要、自己想法的习惯才有可能养成。

让孩子能勇敢地表达,不是在追求一种形式,能表出什么、有表达的习惯更重要。

注释:育见甄选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信息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